近年來,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育人育才全過程,緊緊圍繞“黨建引領育人、牢筑紅色根基”黨的建設要求,積極深化政校行企四方協作提出“標準+特色+網絡”工作方略,實施“紅色地圖”點亮工程,形成“一軸三驅”黨建陣地立體建設格局,牢固堅守紅色陣地,用創新實踐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
“1+X+Y”軸心建強組織網絡 紅色引擎“再添動力”
該學院黨委以“三型”為特色,打造“1+X+Y”標準化陣地,即以“1”個“品牌型”黨群服務中心為圓心,“X”個“示范型”院系黨員之家為半徑,“Y”個“窗口型”流動紅色驛站構成平面,繪成“一個中心、一個圈子、一片東方紅”的紅色畫卷,明確標準,突出功能。
“品牌型”黨群服務中心居立核心。對照“溫州甌江紅·活躍指數”賦分表,深入實施“達標創優大深化”“組織生活大提升”“校企黨建大聯盟”“服務功能大提質”“數字黨建大賦能”“運營能力大優化”六大行動,建成集政治訓練區、公共服務區、黨建展示區、黨員志愿服務區、文體活動區等五大功能區為一體的“甌江紅”黨群服務中心,落成“第一課”打卡點,統籌資源、落實政策、聚集力量。
“示范型”院系黨員之家拓寬輻射。聯動二級學院黨員之家、青年之家等,通過單獨建、聯合建等方式,統一標識、統一外觀、統一配置、統一氛圍,定制支部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共制校企項目實踐交流基地,建制支部常態化規范化學習日,并對其選派黨建指導員進行相應指導,形成塊狀集群示范效應。
“窗口型”流動紅色驛站遍地開花。流動驛站解碼“紅色能量”,實施“優質美麗在東方·爭創服務先鋒”黨員榜樣示范引領工程,黨建與業務同部署、同頻率,到個人、到團隊、到部門。組建師生黨員文明監督隊,到教室、到寢室、到活動室,扎實推進文明校園建設,小驛站、大堡壘,確保黨員在哪里,黨建就覆蓋到哪里。
“數字動力”雙核驅動聯結共享
黨建智治“亮點頻出”
該學院黨委主動順應信息革命發展潮流,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啟動“智慧黨建引擎工程”,聚焦“微”“端”“報”“聲”“欄”等多陣地,建設百個數字化應用場景,構建“1+1+N+X”智慧黨建體系,線上線下賡續傳播“東方紅”。
“全景式平臺”促進事務管理智能化。實施黨建工作線上項目化推進模式,各級黨組織將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嵌入現存的黨建工作體系中,通過線上平臺對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實現管理入口統一匯聚、管理末端廣泛延伸,實現“指尖監督”,增強黨建服務效能,著力實現黨建臺賬一站匯集、監管信息一屏呈現、整改處置一體聯動,呈現黨建工作集成化、靈活化、數據化、開放化等特點,線上陣地平臺有效克服傳統工作模式的地域時空限制,集成黨建工作大數據,實現整體智治。
“信息化集成”增強組織生活凝聚力。充分利用交互信息設備、語音留聲功能,打造學院綜合性黨建工作平臺,通過以動態展播替代靜態展示,以后臺數據配備迭代展板制作更新,塑造更富現代化氣息的黨建陣地。除了能將黨建PPT課件、問答式解讀以及好文章、好經驗等共享到“三會一課”模塊,學院還將VR虛擬仿真技術等廣泛應用于黨內組織生活場景,打破傳統組織生活“限時、限地、限人”的束縛,進一步增強學校內各級黨組織、黨員的粘合度和關聯性,確保黨建工作扎實高效推進。
“開放性智庫”提升組織學習實效性。以“互聯網+”技術為載體,加快黨組織在線智庫建設,全面打造及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一體的組織學習平臺,充分運用遠程教育、線上課堂,組織開展黨員線上課堂、直播培訓、課件輪閱、在線測試等,進一步豐富黨員學習教育載體,有效增強黨建知識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聯動融創”三維驅動協同立德
思政育人“多點開花”
在學生黨建工作中,學院黨委努力探索出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符合立德樹人規律、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三進三融三創”的“黨建+思政”一體化育人新模式,推動黨建、思政與教學、科研深度融合。
“三進”充實思政教育內涵。學院成立以思政教師團隊為主體,集合70、80、90師生宣講團力量,構建“菜單式”宣講主題,形成與縣(市、區)委宣傳部、黨校等建立聯系,與周邊社區、中小學、企業協調互動,形成“近鄰需求清單”,開展紅色理論宣講,通過開展進課堂、進公寓、進企業“三進”活動,在實踐中提升思政與社會的內容粘合度。
“三融”渲染文化育人氛圍。學院將地方文化、校園文化、專業文化,融入建成一批地方傳統文化研究院所、一批學生文化社團、一批紅色文化教育場館、一批思政實踐教學基地。黨史學習主題教育期間,以“民俗+黨史”為核心元素,整合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剪紙工作室、甌窯博物館等資源,打造“紅色甌窯文化展覽廳”“非遺剪紙紅色文化墻”等特色化紅色陣地,開展“頌百年·憶芳華”主題甌窯作品展,“彩剪頌黨恩”剪紙體驗活動,進一步豐富紅色基因元素。
“三創”培育塑優時代新人。學院通過“創品牌、創平臺、創體系”等三創模式,打造系列“紅”品牌,落實以黨建工作責任制為主的運行體系,多方搭筑理論學習平臺、實踐育人平臺等一系列思政育人平臺,構建以實踐體驗教育為主的內容體系、以講授、座談、比賽、實踐“四位一體”的方法體系,形成“第二課堂成績單”,充分運用紅色文化,多維度培養品行俱佳的高素質專人人才。
群團組織N力驅馳共創一流
和合校園精彩紛呈
該學院黨委牢記責任使命,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立足“黨政所需、師生所盼、群團所能”的工作原則,聚焦師生思想引領、創造活力提升、職工服務體系完善、民主管理提質、高雅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等方面,突出“為黨旗增輝,為發展服務,為民生造福”載體,深化“三為”服務,圍繞學校工作大局搞好“公轉”,又要聚焦服務師生搞好“自轉”,努力打造優質美麗現代化高職院校。
強化引領幫帶,繪就活力凝聚“生力線”。建立黨員聯系師生“五個一”機制,創建教代會、打造“溫馨工會”“青年之家”,完善執行婦女聯合會,啟動“強服務、嚴執行、創最優”活動,挖掘校友資源,開展黨內關懷激勵幫扶行動,不斷加強保障化黨建陣地。去年,該學院領導共下基層調研近100次,共解決師生疑難問題事項近90項。
深化共商共治,構建協商共進“合作線”。擁有民盟支部、僑留聯、知聯會等一批民主黨派,積極推進多黨合作教育基地建設,積極支持各民主黨派參與民主決策和監督。支持各民主黨派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積極發揮專家作用。2021年以來,獲致公黨溫州市委會立項課題1項,盟校合作調研課題8項。
強化志愿服務,擦亮社會溫情“風景線”。以“提升志愿服務、踐行文明理念、厚植紅色文化、拓展德育平臺”四大服務內容為主線,打造“黨建+新青年下鄉”特色項目,有效發揮實踐育人功能。去年,學院共開展主題志愿服務近500次,累計參加人數超過15000人次。其中“科普反邪”連續七年蟬聯省級特等獎實踐團隊,獲得全國優秀團隊、團中央千校千項最具影響力項目等多達三十余獎項;“生命之光”禁毒團隊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百強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獲得省“雙百雙進”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百優團隊、溫州市毒品預防教育先進集體等十多項榮譽;“薪火青春”社會實踐隊先后獲得全國“七彩四點半”志愿服務項目示范實施團隊、浙江省暑期社會實踐風采大賽百強團隊等榮譽。
主要承擔溫州市現代服務業的開發建設、經營管理和產業培育。
目前核心業務主要是菜籃子民生工程、市場經營、商品零售、酒店餐飲等,培育業務有物流倉儲業、會展及廣告業、旅游業等。
地址: 溫州市甌江路展銀大廈
電話:0577-88198479
傳真:0577-88198479